滕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:
我们是贵院心脏外科患者董桂荣家属,写这封信的时候,我母亲董桂荣刚从ICU病房转到普通病房,写这些文字,想记录下在贵院接受医疗服务72小时的一份感触,想表达一种感情,这种感情不单纯是感谢,更多的是一种由衷谢意!因为从主治医生卞晓明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,这种精神虽然质朴,却荡漾着让人感动的力量。
一种极端敬业的精神。我母亲是15日早7:40进入手术室,18日早8点多钟离开,因为72小时全程守护,让我们目睹了卞晓明医生的工作时刻。早上6点多钟出现在四楼巡诊,7点多钟进入3楼ICU病房,之后,进入手术时开始手术,这是白天,到了晚上,8、9点钟在普通病房、ICU病房又能看到他急匆匆的身影,这是手术结束后的巡诊。说个事例,16日晚8点多钟,把一个ICU病房患者推进手术室进行第二次手术;17日早6点多钟,照例看到了他的身影,这是星期六的早晨。“卞主任还有个人的生活吗?”这是我们诸多患者家属的共同感受,把工作当成事业做,固然源于对工作的热爱,同时,更重要的还是把患者放在了心上,把祛除患者疾苦内化成了自己的使命,白求恩精神,如果不论国际主义精神这部分,不就是这样么?
二是精湛的医术,高尚的医德。“才者,德之资也;德者,才之帅也。”一句古语,道出了德才二者的关系,德是第一位的,才是第二位的。在卞晓明身上,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,找卞晓明医生主刀,是奔着他的医术来的,有耳闻,也有多方打探。良好的社会口碑和深厚的业务素养,使我们前期虽然在其他大型医院诊断,临床手术仍然选择了医大一院。入院后,按照经验,咨询一下业务。卞主任和这个团体是不收红包的,不要有任何担心,他不收红包一样尽心尽力。这是贵院工作的一个朋友答复的,询问周围其他已做手术的患者,确然,话虽如此,我们还是没有免俗,准备了一点心意,手术之前递过去了,不要来这个,没有任何的半推半就,卞主任一脸严肃快步走开了。尽职医务人员接受红包,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做出承诺,但是卞晓明这个态度,仍然让我们感慨系之。
医生,白衣天使。谓之天使,愿与一种敬意,一种感恩,因为神话中的天使总给世人带来福音,医生同样。但现在,平心而论,持这种心态的民众恐怕要少了。究其原因,不是当下医生技不如前了,不能挽救生命于一线了,恰恰相反,是医术进步了,但部分医德却不古了。这也不难理解,在不健全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,资源和资金基本画等号了,以世之浊浊,求人之皎皎,也难。也因为为此,以卞晓明主任为代表的医大附属医院医生的这种风范,这种德艺双馨,确实让我们点个赞!因为难得,所以珍贵;因为珍贵,所以可敬!向卞晓明主任,以及我母亲康复过程中给予治疗的刘鹏、姜晓晓医生、和其他护理人员道声谢谢!谢谢你们的复出,谢谢你们得仁心仁术!
像滕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到声威武,你们这种院风,让滕州认为你骄傲!
患者家属——张巍、张杰、张强
2014年5月18日